發一崇德電子報
  • 首頁
  • 道場盛況
    • 道務中心Center
    • 海外道場
    • 雲林Yunlin
    • 彰化Changhua
    • 台北Taipei
    • 台中Taichung
    • 苗栗Miaoli
    • 高雄Kaohsiung
    • 台南Tainan
    • 桃園Taoyuan
    • 中興Chunghsing
  • 聖哲典範
  • 聖訓經典
  • 品格教育
  • 修辦園地
  • 影音專區

《傳承文化 承先啟後》巴生道務中心大事紀組文化之旅

12/11/2024

0 評論

 
圖片
續德弘道 繼往開來
不休息菩薩慈悲:「續德弘道傳世代,見證繼往而開來,此大事紀。」2024年10月4日,巴生道務中心大事紀組組長及學界組長、組員們參訪星洲日報總部,進行文化傳播的交流與學習。本次交流是大事紀組精心安排的一次難得機會,並榮幸由星洲日報總經理陳金泉先生親自接待。
圖片
資訊傳播 文化傳承
報業多年間在資訊傳播與文化傳承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,作為社會的精神糧食,報紙在潛移默化中扮演文教功能,這與道場大事紀組的理念與運作模式不謀而合。參訪過程中,大家觀賞了報紙行業的紀錄片,進一步理解了報紙在時代變遷中的重要性。
推廣資訊 善用平台
伴隨科技進步,人們依然每日關注報章,報紙內容也成為了生活中的話題焦點。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,資訊獲取變得更為便利,大事紀組的責任亦愈加重要,不僅要傳達道場資訊,更需善用各大平台,推廣聖賢教育,發揚精神文化的宏觀價值。
圖片
隨後,大事紀組介紹了崇德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運作,涵蓋各年齡層的教育體系,從3歲開始的讀經教育到小狀元評鑑會、小小天使班、小天使,青少年界、學界、社會界等,並積極與社區和校園合作。祈能回歸祥和的社會風氣,目前馬來西亞各學校普遍強調學術教育,但在精神文化方面,尤其是四書五經,全人教育顯得相對薄弱。
圖片
他山之石 汲取新知
參觀過程中,歷史軒展示了馬來西亞中文報業百餘年的發展歷程,見證了無數歷史大事與社會動盪,報業仍以不同形式持續報導。展覽館收藏了許多歷史珍貴器材,從第一代的鉛字印刷報紙、圖片與彩色報紙、打字機、菲林相機、錄音卡帶,到當今的電子報、網路媒體與影片運用。大事紀組也從中汲取靈感,無論是圖文記載、影音傳播、出版刊物,還是未來道場歷史走廊的設立,都有諸多借鑑之處。
圖片
圖片
華文教育 文化傳播
接著參觀吉隆坡林連玉故事館,並進行交流,體會林連玉先生畢生為人民奉獻的精神。大事紀組作為道場的記錄與傳承者,肩負文化傳播的責任。這次參訪林連玉紀念館,旨在飲水思源,感念林連玉先生的崇高志節,了解華文教育的歷史、文化傳承的重要性,同時學習展覽館的佈置與策劃。
圖片
圖片
圖片
多姿多彩 共存共榮
步入故事館,整體佈置與設計採用了上世紀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木屋的建築風格。林連玉先生的銅像佇立在館內玻璃牆旁,頭頂設計有天窗,仰望可見一片青天,象徵「頂天立地」。他一生淡泊名利,倡導多姿多彩、共存共榮的理念,這在今天體現為馬來西亞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精神。
圖片
圖片
文物典藏 多方觀摩
隨後,大事紀組成員與館長、導覽員及工作人員進行了簡短的交流,了解文化傳承的實際運作。內部需要進行文物典藏與收集,設立展館,外部則需培訓導覽志工、接待訪客並出版刊物。
圖片
整合影像 歷史紀錄
南屏道濟慈悲:「大事紀是有技術,整合影像多媒體,跟上科技之腳步,畫龍點睛就是你。」不休息菩薩慈語:「學修講辦真幸福,人人可為來付出,歷史紀錄足跡裡,無怨無悔展鴻圖。」有參與才有歸屬感,有推動才有成就感,有目標才有使命感,透過這次的觀摩參訪,期望大事紀組成員能學以致用,眾志成城群策群力,提昇道場文化傳承的能力。
圖片
圖文/巴生道務中心大事紀組
0 評論

您的評論將在核准後發佈。


發表回覆。

  • 首頁
  • 道場盛況
    • 道務中心Center
    • 海外道場
    • 雲林Yunlin
    • 彰化Changhua
    • 台北Taipei
    • 台中Taichung
    • 苗栗Miaoli
    • 高雄Kaohsiung
    • 台南Tainan
    • 桃園Taoyuan
    • 中興Chunghsing
  • 聖哲典範
  • 聖訓經典
  • 品格教育
  • 修辦園地
  • 影音專區